被政客掏空的台灣價值
【聯合報 2008.07.07】

作者:林鶴宜(台大戲劇系教授)
 
五月間我帶了兩班台大學生到保安宮看歌仔戲,擠得密匝匝的爆滿的人群,果然讓這些每天捧著西方戲劇、玩小劇場的小知識分子大開了眼界。「一千三百張椅子全被拿光,外圍還站了一大圈人!」「從來不曾這樣跟別人『肌膚相親』的擠在一起看戲!」學生們除了在觀察報告中大呼「熱」、「鬧」之外,還有人感動的畫下了演出中,觀眾自動自發把空凳子以接力方式傳遞給沒位子的人的情景。

「雖然聽不太懂台語,我發現只要用心看,並不會看不懂劇情。」有一個學生在報告中這樣寫著。雖然撫平了我擔心他們聽不懂,也看不懂的疑慮,卻也引起我莫名的傷感。

現代人看戶外廟會戲的機會不多,但只要小時候曾經陪大人看過,多半印象深刻,良久不能忘懷。因為當我們到了那裡,我們自自然然的就融入了生活中的劇場,置身於文化中最基層、最誠懇交流的活動帶。在那裡,我們很容易體會到文化藝術其實是跟穿衣吃飯一樣簡單的基本人權,就跟逛夜市一樣理所當然,輕鬆自在。而其間「人親土親」的融洽氛圍,更是令人著迷的經驗。這是我們在台灣以外地方見不到的珍貴特質。

本土政策行之有日,至今當我們提起「愛台灣」等字眼,竟不由得閃過一絲絲尷尬,其間竄動的虛妄感,足以媲美舊日「消滅萬惡共匪」、「奉行三民主義」等教條。是什麼使得台灣子子孫孫不應該忘卻的主體價值,變成空蕩蕩的口號,甚至變成熱門時段電視節目諸如「全民大悶鍋」等的最佳笑料?許多莊嚴的議題,例如「二二八事件」的反思,例如「中正紀念堂」存在的檢討,都因為被政客過度消費,因為操作的粗暴和野蠻,斲喪了正當性。

本土執政八年,土本文化遭遇的,一方面是不斷被政客有意無意的拿「民粹」加以混充;另一方面則是以「特權」姿態,鞏固資源的不虞匱乏。逐漸蒙上粗俗印象的本土文化,成了越來越不堪檢視的闊佬,和過去遭受打壓的處境相較,一如受虐兒和紈褲小開,同屬不幸。

在今天高唱兩岸和解,人人引頸企盼陸客帶來商機的此時,強調本土文化,台灣價值,毋寧是一件極不合時宜的事情。除了因為「留校察看」,講話不敢大聲,更會被懷疑是不是「搞不清楚狀況」?

然而,沒有了選舉,沒有了操弄的價值,沒人理,更沒人不識相的提台灣本土文化,也許正進入她的健康成長期。畢竟,文化由民間母體自然孕育,才可能擁有健強的體魄。揮別了「復興中華文化」和「復興台灣文化」兩個畸形發展階段,在我們即將展開和大陸更密切的交流,更強烈的碰撞之際,「台灣價值」也許有機會擺脫長久以來政客的歪纏,從蓬勃的做生意、拚經濟中,殺出一條血路。
 
 


 
關於保安宮歌仔戲大匯演,第二季將於九月再開始演出四個月。網站→
 
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moko71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