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
慢慢對一個現象感到憂心。

是不是我們在不自覺中已經養成了讓孩子討糖吃的習慣,
那就是最好一切都以鼓勵和稱讚為出發點,
如果事情不盡理想,不能指責,最好是安慰……
 
我絕對同意讚美的重要性,以及人性裡渴望被認同、被肯定的部分,
但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與他人的批評,不是一門更重要的學問嗎?
 
我們有沒有辦法教導這些孩子,
儘管一開始覺得受傷,但依然能夠迅速地檢視錯誤,
肯定別人的建議或批評是出自善意,而勇於承受,
並能了解那種受傷是「個人的情緒」,不是「彼此的感情」?
 
我們是否具備這樣的勇氣--
眼見孩子失望和沮喪,依然能夠在安慰的同時,
不忘客觀冷靜地提出應當修正的事實?
 
我們能不能讓孩子們相信--
指正缺失不是代表「不愛了」或「失望了」,更非「全盤否定」,
這世界不是只有 0 分和 100 分?
 
而我們自己又是否能夠相信,
孩子們有他們的堅韌,經得住指責、承得起批判,
擦乾眼淚還是願意從現在開始奮鬥、努力?
 
如果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,
那麼,那些所謂的讚美與安慰,
說穿了也只是我們逃避責任、企圖維持好「關係」的糖衣,
是我們不夠勇敢、少了擔當,以及害怕失去對方的愛。
 
於是,關於愛與美好的語言,
從某個層面上來說,或許不是受挫後的解藥,
而是另一種精神鴉片。
 
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moko71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