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ar dear:
 
一直追著時間跑,開學至今,覺得很多很多想跟你們好好分享的,似乎都隨著迅速翻頁的日曆紙而沉默了。畢竟,過了時機點,要想再回頭談談聊聊,總少了那麼一點該有的情緒。
 
趁著記憶還沒完全模糊,我只能趕著用這種方式跟你們談談【心之谷】;換個角度想,平常分享是用言語,能留存的有限,現在變成白紙黑字,或許,能夠用另一種形式,和你們個別產生更深層的交流與對話。
 
選擇【心之谷】(Whisper of the Heart,日文片名直譯則是「側耳傾聽」)讓大家觀看,主要是因為故事裡的主角和大家年齡差不多,面臨到的問題很相近,包括家庭、學業、朋友、自己的未來,當然還有愛情;而另方面,也是因為我自己很喜歡這部電影呀。


 
我喜歡夕與雯這對姊妹的相處,也喜歡月島家。
 
「我這個星期天就要搬走,以後雯就有整個房間可以用了。」當夕在臨睡前從上舖探頭跟雯說了這句話時,我看到了,看到那條平日深深埋著的關懷與牽念,那是屬於親人間的,旁人無可取代。
 
夕和雯的那段為了成績的爭吵,或多或少也曾經在我們的生活裡出現過吧?少了與同儕朋友間那種刻意去了銳角的體諒,因為是親人,所以總是直率地表達所思所想,甚至吵架時壓根忘了言語可能會傷人。但連繫總是不曾斷卻,它只是被日常瑣事掩蓋住了,以致我們常忘了它的存在。
 
不見得相互瞭解,在心底最隱微的地方,卻依然彼此相愛著--這,就是所謂的家人。
 

 
「要從自己心裡去尋找那塊原石,必須經過磨練才行;那是要花一番功夫的。」
 
我始終覺得,向自己的內心去探索需要極大的勇氣,就像貓男爵抓著雯的手要從斷崖準備踏出步伐一樣;沒有決然的魄力,是很難做到的。
 
然則,後頭的遭遇不見得比較輕鬆。
 
雯的奮力一搏,真的很辛苦,面對升學的壓力、父母師長的壓力,在作品未完成前,還得面對自信心是建立還是瓦解的憂懼;因此,我很能理解為什麼當老爺爺告訴她讀後感時,她會嚎啕大哭,所有的壓力和憂懼在那瞬間終於找到了出口。
  
我仍得這麼說--她是幸運的,在三個星期的考驗中,雯就找到了她暫時的方向,也確定了繼續念書的意義何在;有些人終其一生,都在迷途的惡夢裡,擔心自己抓起的璀璨寶石在頃刻間變成一隻死青蛙。
  
極大的冒險,需要極大的勇氣,但同時,我更相信,當歷經磨練而找到自己的那霎,可是極大的歡喜哪!
 

 
伸手向天空,你抓在掌心的星星會是期盼的那一顆嗎?
 
當聖司從義大利回來,雯詢問他當地情形,聖司說:「看到的跟聽到的完全不一樣。」我想,在理想的追逐上,想像的模樣與實際碰到的情況出現落差,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誤會。有時它只是不同,並不會讓人失望,如同聖司的際遇,然而,更多時候,它會將人打入困惑與沮喪的境地。故事沒有說該怎麼辦,但我想,總得重頭來一次跟自己的對話:「我要的是什麼?」、「什麼是最重要的?」
  
總歸還是蘇偉貞在《沉默之島》裡擲地有聲地一問:「你要你這個人生嗎?」
 



 
「因為喜歡聖司,讓我更認識我自己。」真喜歡雯的這句話呀。
  
不管是在人生哪個階段談感情,我想,「認識自己」都是最大的收穫吧;讓我想到電影【愛你在心口難開】裡,罹瘓強迫症、原本拒絕服藥的傑克尼克遜,在愛上海倫杭特時說的--"You make me want to be a better man." 當然,傑克尼克遜的說法比雯又更進一步了,那是從懷疑自己、認識自己,進而肯定自己的價值、追求更好的自己。
 



 
【心之谷】這部電影,腳本是宮崎駿改編柊青的漫畫作品而成(【貓的報恩】也是同一位漫畫家的延伸作品,原作中的女主角是月島雯);導演則是宮崎駿的大弟子近藤喜文,很可惜,這是近藤導演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作品;而他的早逝,使吉卜力工作室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。
 
我喜歡【心之谷】裡面很散文的、很生活化的味道,除了在雯的創作裡有貓男爵的「發聲」之外,其他就如同我們一般經歷的生活,但這樣的「平凡」其實可以動人。
 
原本以為在吉卜力工作室眾多鉅作裡,喜歡這部小品的人應該是少數,沒想到,在相關討論區裡,【心之谷】是很多人私藏的珍寶。我想,和其他宏大的作品不一樣,【心之谷】觸動了某些生命裡非常個人、非常柔軟的部分,或許是這樣吧。
 

 
你看到了什麼、想到了什麼呢?
 

你們的大天使 momoko
Oct.1, 2008
 
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moko71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