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王丹的這篇文字是否畫蛇添足,一路學習成長的過程裡,得享許多國家社會資源的栽培;在面對世界的諸多議題時,或許去思索自己身為知識分子的責任,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承擔,或者,也是原罪。
  

如何做一個公共知識分子
 
【自由副刊╱王丹】
 
2009.08.26


張灝先生在紀念殷海光先生 40 週年學術討論會的主題發言中,曾經提到做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典範,殷海光先生具備三個特質;一是突破專業限制,加入公共事務二是勇於反抗政治上的威權統治;三是特立獨行的反潮流精神。延續張先生的思考,我認為做一個合格的公共知識分子,還應當具備以下三個特質:

第一,要具備批判性。做為一個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分子,客觀中立,面面俱到是基本的職業要求;但是,做為一個積極介入社會公共事務的公共知識分子,他的基本社會功能是發現社會中的問題,提出批評。我很難想像一個公共知識分子對社會發言,是要歌功頌德,阿諛奉承或者人云亦云,因為現在的國家機器其實並不缺乏對於自己給予肯定的機制,而公共知識分子應當自覺地不要成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,這樣才能有效地對國家機器進行監督。在一個社會中,公共知識分子就是要扮演一個烏鴉的角色,不能對社會提出批判性的意見,就稱不上合格的公共知識分子。
 
有些人認為與其批判,不如投入建設,這是對批判的誤解。因為首先,批判本身就是一種建設。試問,不指出問題,要如何開始解決問題呢?其次,先有批判,然後才會有建設。公共知識分子的批判,也應當是具有建設性的批判,而不能是高來高去的口號。
 
第二,公共知識分子要有耐得住孤單的精神素質,要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自我要求。堅持真理,執著於理想主義,這往往並非社會的主流,但也正因為如此,才彰顯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功能。在一個社會中,太多的社會群體是以具體的切身利益為言行的考量,因此會趨於保守,這是不利於社會發展進步的。而公共知識分子群體,應當堅持理想主義,去推動一些表面上看起來無法在現實中實現,但是符合公平正義的原理的價值和理念。這是公共知識分子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的鮮明的區隔所在。
 
第三,古人說:「刪繁就簡三秋樹,標新立異二月花」。這正好用於形容公共知識分子應當具備的特質。面向社會的公共知識分子,應當善於用通俗的,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,應當使得自己的思考與當下的社會現實有關,而不是追隨時髦的學術界風尚,更不是喜歡用晦澀的語言顯示自己的知識淵博。同時,堅持自己的風格,專注於自己的思考,而不是依附於主流論述,也是公共知識分子能夠保持自我、保持清醒的重要條件。在這方面,當1930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出現「左傾化」的潮流之後,當李大釗等一批知識分子紛紛轉向激進道路之後,殷海光先生還能夠與這種潮流保持一種「批判的距離」,這是他被張灝先生成為「公共知識分子的典範」的主要原因。我們也看到,歷史證明了殷海光先生的正確。
 
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moko71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